WWW.RZMRW.COM 2010-4-17 9:08:58 文章来自:扬尚网 阅读次数:693 |
【字体:大
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现代社会“老少配”发生并成功的比例正越来越高。年龄相差悬殊,尤其是男大女小的配对有没有道理?当爱情已经跨越了种族、性别和宗教的界限,年龄是不是也是一个应该被解放的因素?有心理学家说,男大女小年龄悬殊的婚姻满足了女人内心隐藏的“恋父”渴望,而男人也因此获得了照顾女人,证明男性价值感的机会?
曾有研究表明,男性年龄比女性大七岁左右而“优化组合”,生育的后代是较为理想的。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是25~30岁,35岁以后,卵巢生产卵子的质量就每况愈下,难以保证胎儿的健康。对男性来说,30岁达到生育能力高峰,此后生育能力虽然也会慢慢下降,但因为男性只是“给予种子”的人,就算过了35岁生育,也并不像35岁以后生育的女人风险那么大。如果他的健康水平没问题,与一个30岁之前的女人结婚,生出健康宝宝,延续自己优秀基因的几率还是非常大。
从心理上看,同年龄的男女之间,女人的心理成熟度普遍要比男人提早两年甚至更多。同时,男女在社会成熟度上也存在差别。30岁可以说是女人走向成熟度的分水岭,而对于男人来说,他们的社会成熟往往在35岁前后,30岁的他们事业往往刚刚步入正轨,同年龄段的女人也许就已经成了职场老手。因此,大一点的男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生理和社会成熟度的建设,更能给女人带来身心双方面的幸福。这些都给男大女小“老少配”提供了前提基础。
老少配之男性心理需要
男士需求:1、寻找控制感
名人例证:马景涛&吴佳尼
2007年情人节之夜,马景涛在45岁生日当天,与比他小22岁的上海姑娘吴佳尼正式步入婚姻殿堂。情人节出生的马景涛在生活中也是位“大众情人”,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情感波折。他曾自曝在感情方面永远不成熟。读书时,马景涛和辛晓琪青梅竹马,但辛妈妈不认同,他最终未被辛家接纳。1993年,因为他情痴成性、外遇不断,而与圈外妻子离婚。后来曾和不少圈内美女谈过恋爱,却屡次被女友指责疑心病太重、经常酗酒打人,还喜欢电话监控女友的行为,有点歇斯底里。因此多段恋情告吹。
年过不惑之后,马景涛一度以为自己会孤单一辈子,谁知年轻的吴佳尼一句勇敢的真情告白“不想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”,深深打动了“情场浪子”的心。马景涛和吴佳尼从相识、相恋、订婚、怀孕到结婚,感情一日千里。
马景涛谈起恋爱来有时会甜蜜得忘乎所以,但残酷起来又会成为小魔王,控制欲很强,也容易出轨,不知这次闪婚式的“老少配”能维持多久呢?
男士需求:2、修复心理创伤
名人例证:吴若甫&刘莎
吴若甫曾经有位空姐女友,跟他一年才有二十几天见面的机会,其中一多半的时间他又去陪伴当时病重的父亲,女友终于忍受不了这份孤独,满怀伤感地离他而去。后来,他虽然经常传出绯闻,却总是选择“逃避”。感情是他的“雷区”。而就在今年,吴若甫宣布与青年舞蹈家刘莎结婚,夫妇年龄相差20岁。刘莎年仅22岁,北京人,现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青年舞蹈家。“吴若甫绑架案”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,渡过这场生死关头后,吴若甫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。上天将一份美好的爱情带到他身旁。
吴若甫曾这样夸赞太太:“她是中国舞蹈最高奖项的亚军获得者,她的舞蹈非常有感染力,我非常喜欢。” 他还严肃地表示了自己对于这段感情的立场:“我们这份感情是光明正大的,没什么不健康的,我俩感情很好。”被问起与吴若甫相识的过程,刘莎大方地说:“我们是在一次聚会吃饭时认识的,第一次看到吴若甫,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感觉,我们应该属于日久生情吧。”在认识半年后,双方才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老少配之女性心理需要
女性需求:1、寻求被爱的温暖
名人例证:翁帆&杨振宁
当82岁的杨振宁宣布要和28岁的翁帆结婚时,全世界都震惊了。
他们之间创下了相差54岁的婚配纪录,杨振宁甚至可以做翁帆的太爷爷了。1995年暑假,汕头大学召开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,翁帆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、杜致礼夫妇。清纯可爱的她当时深得科学家夫妇的喜爱。2003年杨夫人去世后,杨振宁频频电话翁帆,还约她见面游玩。
翁帆为何要接受杨振宁的感情?面对一个大自己如此之多的男人,离过一次婚的翁帆,是怀抱怎样的心理进入这段婚姻的呢?
翁帆在爱情关系上属于那种不是很有自知,也不是很有技术的女人。她太需要被爱,压抑而不快乐的自我太需要释放。她努力求学上进,为的就是一份真正的爱的关系。而这些,在她和杨振宁的关系中出现了。电话、拉手、出游、求婚??虽然对方是一个老男人,但这些却是当时的她最需要的东西。心灵的动荡要求她寻觅一个港湾,而且必须是坚实的,稳定的,对方的地位学识最好非常高。她可能是把杨振宁作为父兄来爱的成分要多于伴侣之爱,但这种爱对她是个巨大的补偿,是自我价值的确认。她终于不是那个“灰姑娘三女儿”,而成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妻子,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同时,老人的爱大多深邃而负责任,她因此而找到了感情的归宿。
女性需求:2、快速寻求优越感
名人例证:邓文迪&默多克
邓文迪18岁时离开中国,14年以后回来,名字成了文迪·邓·默多克。
从广州一家工厂厂长的女儿,到远嫁美国获得绿卡;从加州社区学院,到耶鲁大学商学院;从香港星空卫视的普通实习生,到“世界传媒大亨”默多克的夫人;从没有任何财产继承权,到通过“试管婴儿”成为默多克王国最可能的继承人。但这一切,对于这个年仅38岁的中国女子来说,似乎也只是刚刚开始。
邓文迪并不是多美貌的女子,但是她却有足够精明的头脑和开阔的胸怀。她和传媒大王默多克在一班由美国开往香港的飞机上认识,后来,邓文迪来到默多克的星空卫视做实习生,两个人不可思议地发生了忘年恋情。不可一世的默多克,实际是个被财富“囚禁”的人;而邓文迪浑身流动着东方女性水一般的温柔情愫,同时蕴涵了西方人独立、平等的人格光彩,她为默多克人在高处、心在低谷的灵魂吹去一股清爽的和风。
|
【字体:大
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|
|